抗病毒治疗并未完全消除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

我国台湾长庚大医院Tsai等近日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乙肝肝硬化患者长期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治疗,并不能保证患者不发生肝细胞肝癌(HCC),高龄、应用他汀类药物、血小板计数减少或静脉曲张出血史是发生HCC的独立风险因素,论文10月5日在线发表于《台湾医学会杂志》(JFormosMedAssoc,IF:2.)。

该项研究总共连续性纳入例应用NA治疗,包括例应用恩替卡韦、例应用替比夫定和83例应用替诺福韦的乙肝肝硬化患者,对患者的HCC发生和死亡等长期转归进行评估。

结果表明,在中数随访39个月期间,56例(10.3%)患者发生HCC,14例(2.6%)患者死亡,发生HCC或死亡等不良转归与应用不同的抗病毒药物无关。

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高龄(≥60岁)、应用他汀类药物、血小板计数减少和静脉曲张出血史是发生HCC的独立风险因素[风险比(HR)分别为1.74(P=0.)、2.42(P=0.)、2.00(P=0.)和5.12(P0.)];Child-PughB/C级和血小板计数减少是发生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HR分别为3.78(P=0.)和7.82(P=0.)]。

2年时,应用LdT治疗患者的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显著增加(P=0.),而应用TDF治疗患者的eGFR显著降低(P0.),应用ETV治疗患者的eGFR无显著变化。应用TDF治疗是慢性肾病分期进展的独立相关风险因素(HR:1.98,P=0.)。

我的点评:

1.该研究再次表明,乙肝患者应用NA长期抗病毒治疗,可以持续抑制HBVDNA,但是,并没有完全消除HCC的发生风险。数项研究发现,患者年龄、性别和肝硬化状态与HCC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年我国台湾另外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例治疗前接受肝活检、应用PegIFN或NA治疗的CHB患者,对患者发生HCC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与NA相比,PegIFN治疗可以显著降低CHB患者的HCC发生风险。从预防HCC角度,PegIFN确实有优势,可惜乙肝肝硬化患者对IFN治疗的耐受性差,并且IFN对HBV的抑制效果不如NA。

2.本研究还发现应用他汀类药物可增加乙肝肝硬化患者发生HCC的风险,作者推测可能的机制为:他汀类药物通常需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系统代谢,发生首过效应,从而可能会影响NA的抗病毒效果,而病毒学应答欠佳与临床事件和HCC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本研究中,应用他汀类药物患者的24周时HBVDNA检测不出率显著低于未应用他汀类药物者(50%vs.71%,P=0.),1年、2年和3年时的HBVDNA检测不出率也有较低的趋势。然而,也有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减少患者的HCC发生风险。我国香港一项研究表明,应用他汀类药物可使CHB患者的HCC发生风险降低32%,联合应用NA和他汀类药物,具有附加的预防作用。因此,关于他汀类药物对HCC发生风险的影响作用,需要进一步研究。

3.对于基线时存在肾脏损伤及其高危风险的CHB初治患者,综合考虑潜在的肾毒性和抗病毒效果,我更倾向于选择应用ETV抗病毒治疗。

4.鉴于国内的医疗现状,和患者多多沟通交流,必要的时候可以签署知情同意书,包括抗病毒治疗期间仍然存在发生HCC的风险、死亡的风险、肾功能减退的风险,希望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提高依从性。









































辽宁白癜风医院
甘肃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uangtxsheji.com/gyhxg/gyhxg/17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