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发生肝硬化的高危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hbeag 持续阳性、alt 水平高或反复波动、嗜酒、合并 hcv、hdv 或 hiv 感染等
hbeag 阳性患者的肝硬化发生率高于 hbeag 阴性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肝硬化失代偿的年发生率约 3%,5 年累计发生率约16%;慢性乙型肝炎、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的 5 年病死率分别为 0%~2%、14%~20%和 70%~86%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血清白蛋白和胆红素水平、血小板计数和脾肿大等自发性或经抗病毒治疗后 hbeag 血清学转换,且 hbv dna 持续转阴和 alt 持续正常者的生存率较高
(文章来源:地坛医院肝病中心)
责任编辑:孙桂芳投稿邮箱:网上投稿
hbv 感染是原发性肝癌的重要相成都肝硬化早期症状关因素,hbsag 和 hbeag 均阳性者的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hbsag 阳性者
2.乙肝患者进展为肝硬化及肝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
1.乙肝患者离肝硬化、肝癌有多远?
3.乙肝患者如何积极治疗防止病情进展至肝硬化及肝癌?
另有文献分析了26篇前瞻性的研究后得出结果:研究治疗后hbv dna 改变和组织学,及其他疾病活动性指标之间的关系,在hbv dna,组织学,生化学及血清学在统计学上显著地一致相关认为治疗产生的hbv dna下降可以用于评估疗效,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目标应该是完全地长期地抑制hbv
建议: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人群,应定期至传染病专科医院检查,不要盲目相信广播中期肝硬化能治好、电视、街头广告及医托的夸大宣传,进行正规的抗病毒治疗才是改善预后的最关键措施已有乙肝病毒感染的人群,应重视生育期的垂直传播的阻断治疗尚未感染乙肝的人群应尽早接种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的发生!
人感染 hbv 后,病毒持续 6 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 hbv 感染感染时的年龄是影响慢性化的最主要因素在围生 (产) 期感染 hbv 者中,有 90% 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婴幼儿时期感染 hbv 者中,25%~3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其 hbv 感染的自然史一般可分为 3 个期,即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台湾国立大学进行了一项评价慢性乙肝患者血清 hbv dna 病毒载量对发生肝硬化和肝细胞肝癌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肝硬化失代偿期饮食队列人数为在年间34个镇募集的83,794 人,多中心、前瞻性队列,观察13年的研究中:发现肝癌的发生中,hbv感染比家族史更重要
据调查研究,90%的肝癌患者有乙肝病史,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患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患过乙肝的人比其他人患肝癌的危险性高达10倍以上,乙肝病毒携带人群患肝癌的危险性至少是健康人群的6倍!为什么乙肝病毒容易引发肝癌?乙肝患者该如何防止发展为肝癌呢?
肝硬化患者发生原发性肝癌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 hcv 或 hdv 感染、持续的肝脏炎症、持续 hbeag 阳性及 hbv dna 持续高水平 (≥105拷贝/ml)等在6 岁以前受感染的人群中,约25%在成年时将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但有少部分与 hbv肝硬化晚期能活多 感染相关的肝癌患者无肝硬化证据肝癌家族史也是相关因素,但在同样的遗传背景下,hbv 病毒载量更为重要
儿童和成人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于 5 和 10 年后发展为非活动或低 复制期的比例分别为 50%和 70%;在我国和亚太地区对非活动或低 (非) 复制期慢性 hbv 感染者自然史的研究尚不充分,但有资料表明,这些患者可有肝炎反复发作
幼年期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的人群,应在定期复查的基础上,在传染病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慎重选择抗病毒治疗方案,尽可能降低hbv载量
hbv复制是慢性乙型肝炎疾病进展的根本因素,hbv载量是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独立预测因素,随着hbv dna水平的增加,发生肝癌或肝硬化的危险性显著增肝硬化晚期能活多加,hbv dna水平与慢性乙肝所致死亡率密切相关,持续抑制hbv dna的复制、可延缓肝脏疾病进展
对一项 684 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瞻性研究表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的估计年发生率为 2.1%另一项对 hbeag 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平均 9 年 (1~18.4 年) 随访,进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发生率分别为 23%和 4.4%